2000年12月12日,中德2000环境合作大会在京举行,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在会上指出,德国拥有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,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。欧洲太阳能协会主席、资深德国联邦议员、1999年度诺贝尔环保特别奖得主赫尔曼·舍尔博士携其最新著作《太阳经济——生态的现代战略》(三联书店2000年12月版),来华参加了本次会议。对赫尔曼·舍尔而言,西方现行的能源政策,相对于充满机遇的阳光型能源,无异于一个政治上的世纪迟误,是一种持续的愚行。因此他倡导以政治上的阳光战略来抵制自然界的世界大战,即以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彻底取代核能和生化能源。实现这一构想,关键不在于技术问题,也不在于基础经济的问题,而是一个政治问题。在这本书中,舍尔着重叙述了实现阳光战略所面对的真正阻力,并阐述了具体、明确的解决方案。他立足于现有的可能性,论述了阳光型能源的利用,指出选择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文明最后的机遇。
舍尔博士认为,只有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,才能够避免一切经济形式和生命形式的自我毁灭,同时可以避免由于生化能源争夺而引发的世界战争。为此,他在本书中指明了一条通往生态现代化的出路,同时发展出一部适合于阳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。
其一是改变经济的逻辑,向阳光型世界经济转轨。世界只有不遗余力,立即转向采用可再生的、同时是自然可以负担的资源,摆脱对生化资源的依赖,才可以从已经存在的生化资源陷阱中逃脱出来。
其二是只有通过利用阳光型能源,有目的地疏离生化能源消耗,经济全球化才能从生态角度被承载;只有通过经济结构和文化调整,才能遏制生化世界经济的破坏力,带来一个拥有未来的、多样的、符合人类公正的发展动力。
其三,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,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必须完全摆脱常规能源链条的束缚。因为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使用效率越高,越方便用户,也就越经济,这些正是常规能源所难以企及的。当然,在实际的操作中,切不可放弃自然规律优于市场规律的原则。
地大物博的中国,虽然拥有自己的煤矿、油田和丰富的水力农业生物资源可供开采并自给自足,但在石化动力原料的需求领域中,增加供应的可能性极为有限。而我国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期,又恰好出现在全球廉价的和易开发的石油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。
中国要满足急速增长的能源需求,惟一现实的可能是选择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供应的基础。比如水资源的问题,如果将大量的水消耗在发电站,这对于我国严重缺水的现实来说,实在有些可惜。如果我们采用风力发电,将回引发许多新的可能性。每装一组40万兆瓦的风力发电设备,就可以取代20万兆瓦的常规蒸汽发电站。如果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1.5兆瓦,大约需要30万台同类风力发电机。如果计划在10年内实现这一目标,那么年产量为3万台。
其结果是,在10年内,我国利用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一个运用水能和风能资源、无污染的、节水型的电力生产体制。